提升我国电力系统供电保障能力的研究与建议
做好“双碳”“双控”顶层设计,把握好“能源大三角”平衡。贯彻落实“双碳”“双控”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,需要遵循“预则立”“谋定而后动”的原则,在规范核算现阶段碳排放水平、能源消费总量与能耗强度水平的基础上,结合地区经济水平、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、区域发展战略等因素,深入分析研究各地各行业的减排降耗的痛点与潜力,依托强化顶层设计解决好地区之间、近期与远期之间的冲突与问题。在推进“双碳”“双控”工作的过程中,应以顶层设计为统领,充分考虑各行业、各区域之间的能源消费特点与互补利用潜力,围绕安全、经济、环保的“能源大三角”,不断对工作方案开展动态优化与滚动更新,为“双碳”“双控”工作的有序推进与贯彻落实保驾护航。
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。在扩大煤炭优质产能的基础上持续深化电力市场改革,在一定程度上凸显电力的商品属性,充分利用电价的杠杆作用提升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。对于具备电力市场交易条件的部分,应贯彻落实好“基准价+上下浮动”的市场化上网电价机制,及时开启电价上浮通道,确保电价“能上能下”,让价格及时反映生产成本和煤电市场供需关系,强化电力生产端与消费端的互动,保障电力生产成本的及时疏导;对于不具备电力市场交易条件的部分,应不断完善电价机制,在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、自然条件、电力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基础上,因地制宜采用分区电价、节点电价、分时电价等方案,探索用户侧灵活电价机制构建方法,让电价充分反映成本、适当反映供求关系,进而利用符合客观用电需求的价格信号引导用户优化用电行为,有效缓解电网压力。
建设综合能源系统,发展综合能源服务。围绕用能效率提高、供能可靠性提高、用能成本降低、碳排放降低和其他污染物排放降低的“两高三低”目标,建设综合能源系统,拓展综合能源服务,推动“横向多能互补,纵向源网荷储协调”发展,加速多元化清洁能源系统建设。从供给侧看,建设综合能源系统可推动大电网、微能网及分布式电源等各级能源网络协调互联互通,有效整合区域内石油、煤炭、天然气和电力等多种能源资源,提升能源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规划、优化运行、协同管理、交互响应和互补互济水平,进而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供给体系。从需求侧看,发展综合能源服务,加速“物理能源”消费理念向“能源、信息、服务”综合消费理念转变,通过打造定制化综合能源解决方案,在满足经济社会多元用能需求的同时,兼顾安全性、经济性与清洁化。
提升运行调度水平,打造灵活可靠电力系统。一是加速“云大物移智链”等数字技术与能源电力系统融合,实现电力系统关键设备与关键节点状态感知,构建电力系统的数字孪生映像,依托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间的数据交互、状态同步及迭代优化,实现新能源出力超短期预测、设备与管网性能监测预警、调度策略优化与指令实时下发等,显著提升电力系统运行风险辨识能力与动态优化能力;二是加强储能与“源-网-荷”协调规划研究,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定位、对灵活调节资源的需求等特点,合理确定储能发展规模、设施布局、接入范围和建设时序,以共享经济、平台经济的发展模式创新储能运营的体制机制,发掘与发挥储能设备在提供灵活性资源方面的潜力与价值。
提升需求侧管理水平,注重需求侧资源开发。在严控高耗能、高排放产业发展的同时,应积极培育虚拟电厂、负荷聚合商、综合能源服务商等多元市场主体,以共享经济、平台经济的发展模式鼓励需求侧商业模式与业态创新,依托智慧微能网调控平台、储能云平台、车联网平台等,引导和推动需求侧探索和参与调峰调频辅助服务市场化交易、去中心化可再生能源电力点对点交易、综合需求响应等,充分发掘和提升需求侧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、电网调峰调频等方面的潜力与效用。
随着我国清洁低碳转型进程的推进,特别是冬季用电高峰和供暖季的到来,短期内我国的电力供需矛盾仍将存在。但从长远看,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下,我国将发挥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,多措并举不断推动改革深化,电力供需矛盾必将有效缓解。